Scidown文献预览系统!
温度控制和稳定取食对皱褶臂轮虫养殖品种改良的试验( A Trial of Species Improvement in Culture of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by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Steady-State of Feeding )
MUSTAHAL Y Nishioka S Yamasaki H Hirata alimentacion, crecimiento, alimentation, isoenzyme, croissance, isoenzimas, aquaculture, isoenzymes, brachionus, feeding, temperature, growth, temperatura, acuicultura
采用温控和稳态饲养的方法,对皱褶臂尾轮虫的培养种类进行了改良,并将L型和S型轮虫在50毫升培养瓶中进行了连续更新分批培养。在温度15°C、25°C、35°C、盐度20ppt、光照2klux(15L:9d)条件下培养8个月。在20 ppt的Yashima培养基上对微绿藻进行室内培养。轮虫培养基根据不同温度每2~4天更新一次,注意保持食物密度(18~20×106cell/ml)、轮虫指数增长率和无性繁殖。每个月将每个温度处理的轮虫单独转移到微孔板井中,观察其产卵数、产仔数、繁殖期和个体寿命。人口增长率的计算采用Theilacker和McMaster(1971)。同时,对部分轮虫分别进行大量培养,收集样品进行电泳分析。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是按照Taniguchi(1978)描述的程序进行的。采用Shaw和Prasad(1970)的染色法检测12种酶;结果表明,由于长期适应温度控制和稳态摄食,轮虫的生长率、性别结构和体型都发生了变化。各温度下S型轮虫的生长率分别由平均0.25、0.85和0.95/天提高到平均0.48、2.15和2.45/天,L型轮虫的生长率分别由平均0.65、0.75和0.68/天提高到平均0.98、1.45和2.03/天。种群失去了繁殖雄性的能力。高生长率的轮虫由于发育内卵而更圆。结果表明,温度、盐度的维持、培养基的改变以及稳定的摄食状态可以选择和维持轮虫群体的高增长率,并假定轮虫群体与亲本群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型。电泳分析结果表明,L型轮虫在15°C和35°C条件下培养6个月,可观察到AAT、ACP和IDHP等几种同工酶的表型。但在S型温度下,未发现不同温度的表型差异。这可能表明L型轮虫在低温下自然被称为优势菌株,但在高温下却表现出接近S型轮虫的高生长速率。结果表明,在轮虫群体培养中,采用适应高生长速度的轮虫,可以提高轮虫的生产效率。
『Sci-Hub|Scidown』怎么用?来看看教程吧!

支持模式 1.支持DOI号 2.支持英文文献全名搜索 3.支持参考文献搜索 4.知网文献(暂时关闭)


安卓手机、电脑用户,您可以在QQ浏览器里输入 www.scidown.cn 打开scidown解析,就可以解析、下载了!(注意是文献的DOI号)


苹果手机用户,您需要先在App Store里搜索并下载 Documents by Readdle 这个APP,在APP首页,左划右下角的指南针图标打开APP内置浏览器,在浏览器里输入 www.scidown.cn 打开scidown解析,就可以解析、下载了!


如出现BUG?赶快加入【Scidown互助交流群】反馈吧:729083885【点击一键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