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down文献预览系统!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和治疗——一项14年的随访研究( Clinical profile,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a 14-year follow-up study. )
R Krecki J Drozdz G Ibata P Lipiec M Krzeminska-Pakula project selection Decision making MCDM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Group TOPSIS Method Engineering Economy techniques NPV (Net Present Value B/C (Benefit-Cost Analysis ROR (Rate of Return PP (Payback Period
引言: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不良预后不仅是由于疾病活动期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也是由于感染根除后的晚期并发症和复发。确定不利的预后因素可以优化预后特别差的患者的治疗方式。目的:探讨IE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对象与方法:研究组为1992-2005年间在本中心住院的69例IE患者。IE的诊断是基于杜克大学的标准。平均年龄52±12岁。手术治疗48例(70%)。结果:IE的病原学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在32%的患者中,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16%的患者血培养结果为阴性,41%的患者血培养结果为阴性。感染位于主动脉(43%)、二尖瓣(26%)、三尖瓣(8%)和多瓣(20%)。随访1-14年,死亡27例(39%)。预后因素包括心力衰竭NYHA分级(p=0.031)、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0.017)、肾功能衰竭(p=0.012)、心房颤动(p=0.006)、风湿性瓣膜病病史(p=0.046)。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与IE后预后不良相关的唯一有意义的参数是心房颤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心房颤动患者与较高死亡率显著相关(HR5.35,95%CI1.47-19.56,p=0.011)。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较高,无论治疗方式(内科或内科-外科联合治疗)。在本研究中,心房颤动似乎是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Sci-Hub|Scidown』怎么用?来看看教程吧!

支持模式 1.支持DOI号 2.支持英文文献全名搜索 3.支持参考文献搜索 4.知网文献(暂时关闭)


安卓手机、电脑用户,您可以在QQ浏览器里输入 www.scidown.cn 打开scidown解析,就可以解析、下载了!(注意是文献的DOI号)


苹果手机用户,您需要先在App Store里搜索并下载 Documents by Readdle 这个APP,在APP首页,左划右下角的指南针图标打开APP内置浏览器,在浏览器里输入 www.scidown.cn 打开scidown解析,就可以解析、下载了!


如出现BUG?赶快加入【Scidown互助交流群】反馈吧:729083885【点击一键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