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down文献预览系统!
补肾阴阳诱导膜技术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比较: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Comparison between Tonifying Kidney Yang and Yin in Treating Segmental Bone Defects Based on the 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a Rat Model )
Z Shen Z Chen X Shi T Wang Y Guo
补肾法是中医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基本原则,包括补肾、补阳、补阴。以往的研究表明,补肾、补阳、补阴在骨质疏松和牵张成骨模型骨代谢中存在差异。然而,两种补肾方法在诱导膜(IM)技术骨修复中是否存在差异或有何差异尚不清楚。血管生成-成骨偶联在骨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诱导膜在骨修复过程中将血管生成与后期成骨偶联。本研究旨在探讨补肾阳(骨碎补总黄酮)和补阴(龟板提取物)对注射治疗SBDS血管生成和成骨的影响。将大鼠胫骨6 mm骨缺损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肾阳组(TFRD治疗组)、补肾阴组(PTE治疗组)和西药组。在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后4周,将每只大鼠尾部3节尾椎植入6 mm缺损间隙。分别于植入PMMA后4周和12周行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分析,以评估骨和血管的形成。结果表明TFRD和PTE均有利于血管生成和成骨。TFRD对血管生成的作用优于PTE,在IM1期优于PTE,在IM2期优于PTE,而在IM2期优于TFRD,在IM1期优于TFRD。这些结果说明了补肾阳阴法在IM过程中对SBD修复的血管生成和成骨的有益作用,以及补肾阳法在血管生成方面优于补肾阴法,而补肾阴法在成骨方面优于补肾阳法的差异,提示IM一期应用补肾阳法与二期应用补肾阴法相结合可能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1.引言虽然现代临床技术不断进步,但节段性骨缺损(SBDs)的处理仍是骨科的一个主要临床问题。据报道,世界范围内每年有200多万人受到SBDs的影响,由于治疗时间长和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残疾以及经济和心身负担[1]。众所周知,单用自体松质骨移植难以治愈大节段骨缺损,尤其是超过4-5厘米的骨缺损,这通常需要通过牵张成骨(DO)或诱导膜(IM)技术进行骨移植[5,6]。在我们之前的研究[7]中,我们发现IM比DO有优势,比DO更适合和有效地治疗超大的SBDs,其结果是相对较快的成骨速度、较短的治疗时间和较好的成骨质量。IM技术,也称为假面程序,在SBDs的管理中由两个阶段组成[8,9]。第一阶段,通过外固定或内固定来稳定缺损部位,并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的骨水泥间隔物插入骨缺损间隙。软组织封闭后,经过2-6周的时间,异物对PMMA骨水泥的反应会诱导形成一层包裹PMMA间隔物的膜。在第二阶段,打开诱导膜,移除PMMA间隔物,并用自体骨填充由此产生的腔。从插入PMMA到诱导膜形成的持续时间定义为th
『Sci-Hub|Scidown』怎么用?来看看教程吧!

支持模式 1.支持DOI号 2.支持英文文献全名搜索 3.支持参考文献搜索 4.知网文献(暂时关闭)


安卓手机、电脑用户,您可以在QQ浏览器里输入 www.scidown.cn 打开scidown解析,就可以解析、下载了!(注意是文献的DOI号)


苹果手机用户,您需要先在App Store里搜索并下载 Documents by Readdle 这个APP,在APP首页,左划右下角的指南针图标打开APP内置浏览器,在浏览器里输入 www.scidown.cn 打开scidown解析,就可以解析、下载了!


如出现BUG?赶快加入【Scidown互助交流群】反馈吧:729083885【点击一键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