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down文献预览系统!
临床及影像学锥形束CT检测生物学宽度一致性的对比分析
许乐檬 王穆洋 刘玲侠 陈翔 王勤涛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冠伸长术 牙龈生物型 生物学宽度
目的 比较使用锥形束CT和牙周探针测量生物学宽度的一致性,同时比较不同牙龈生物型的生物学宽度是否相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经过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拟行牙冠延长术的27例患者[13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37.6±13.7)岁]共40颗患牙(前牙14颗,后牙26颗),按通用标准分为薄龈生物型[5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40.2±15.0)岁,21颗患牙]和厚龈生物型[8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35.1±11.9)岁,19颗患牙]两组,40颗患牙术前均行锥形束CT检查,术中使用牙周探针测量所有受试牙的生物学宽度以及龈沟深度,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 测量40颗患牙的生物学宽度[牙周探针:(1.64±0.26) mm;锥形束CT:(1.69±0.20) mm],21颗薄龈生物型患牙的生物学宽度[牙周探针:(1.49±0.19) mm;锥形束CT:(1.57±0.12) mm]及19颗厚龈生物型患牙的生物学宽度[牙周探针:(1.80±0.21) mm,锥形束CT:(1.87±0.18)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与后牙的生物学宽度[前牙:(1.59±0.15)mm,后牙:(1.67±0.29) mm,P=0.42]以及龈沟深度[前牙:(2.00±0.28) mm,后牙:(2.11±0.43) mm,P=0.44]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薄龈生物型与厚龈生物型组的生物学宽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牙周探针测量薄龈生物型组[(1.93±0.28) mm]与厚龈生物型组龈沟深度[(2.24±0.4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锥形束CT测量的生物学宽度与使用牙周探针测得的数据一致;薄龈生物型与厚龈生物型的生物学宽度以及龈沟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ci-Hub|Scidown』怎么用?来看看教程吧!

支持模式 1.支持DOI号 2.支持英文文献全名搜索 3.支持参考文献搜索 4.知网文献(暂时关闭)


安卓手机、电脑用户,您可以在QQ浏览器里输入 www.scidown.cn 打开scidown解析,就可以解析、下载了!(注意是文献的DOI号)


苹果手机用户,您需要先在App Store里搜索并下载 Documents by Readdle 这个APP,在APP首页,左划右下角的指南针图标打开APP内置浏览器,在浏览器里输入 www.scidown.cn 打开scidown解析,就可以解析、下载了!


如出现BUG?赶快加入【Scidown互助交流群】反馈吧:729083885【点击一键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