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down文献预览系统!
对聚氯乙烯树脂热分解中强化炭形成的理解:分子间氯损失的作用( Understanding Enhanced Char Formation i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PVC Resin: Role of Intermolecular Chlorine Loss )
L Ye T Li L Hong
鉴于控制塑料热解分解产物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动力学方法定量研究了PVC热分解过程中焦的形成机理。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研究了纯PVC、PE、PP以及PVC+NiO和PVC+TiO2混合粉体在室温至1073K的氩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行为。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和拉曼光谱对固体残渣进行了形态和结构分析。氯气从PVC中去除到673K,活化能为104.7kJ/mol,得到了38%的固体残渣多烯。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多烯的分解几乎发生在PE和PP分解的相同温度范围内,导致在1073K时PVC、PE和PP的最终固体残留物分别为11%、nil和1%。本研究的核心是比较了PVC热解过程中氯损失的两种相互竞争的途径(分别涉及分子内和分子间中间体),以及它们对炭形成的贡献。将聚氯乙烯的热解行为与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热解行为并列,得出氯通过分子间中间体的损失对炭前驱体的形成有压倒性的贡献。理论计算表明,约35%的PVC在热解过程中通过分子间中间体发生氯损失。理论推导的配比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PVC热分解的焦产率为28.6%。反应性NiO和非活性TiO2两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共热解PVC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成炭机理,表明NiO存在时,由于NiCl2的生成,分子间氯损失增加,而TiO2存在时,由于没有发现TiO2的氯化作用,成炭率没有明显变化。实验和理论的结合一致证实了PVC热解过程中氯损失的分子间机制对形成网状结构产生炭起主导作用。这些发现暗示了操纵分解产物的可能性,如通过废塑料热解合成网状结构碳基材料。
『Sci-Hub|Scidown』怎么用?来看看教程吧!

支持模式 1.支持DOI号 2.支持英文文献全名搜索 3.支持参考文献搜索 4.知网文献(暂时关闭)


安卓手机、电脑用户,您可以在QQ浏览器里输入 www.scidown.cn 打开scidown解析,就可以解析、下载了!(注意是文献的DOI号)


苹果手机用户,您需要先在App Store里搜索并下载 Documents by Readdle 这个APP,在APP首页,左划右下角的指南针图标打开APP内置浏览器,在浏览器里输入 www.scidown.cn 打开scidown解析,就可以解析、下载了!


如出现BUG?赶快加入【Scidown互助交流群】反馈吧:729083885【点击一键加群】